屈指肌腱损伤如何诊断
屈指肌腱损伤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病史采集要询问受伤时间、原因、手指姿势,以及既往手部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手部外观查看伤口、肿胀、皮肤颜色温度,手指主动与被动活动检查判断屈伸障碍情况,沿肌腱走行区域压痛检查明确损伤部位。辅助检查有超声判断肌腱形态结构及损伤程度,MRI凭借高软组织分辨率提供详细损伤信息,X线用于发现伴有的撕脱性骨折。
一、病史采集
1.受伤情况询问:详细了解受伤时间,这对于判断损伤的急慢性、评估组织修复状态至关重要,例如急性损伤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慢性损伤可能历经数周甚至数月。明确受伤原因,如切割伤多由锐器所致,常伴有肌腱的整齐断裂;挤压伤可能造成肌腱挫伤、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断裂,还可能合并周围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常见于过度屈伸手指等动作,可能引发肌腱的疲劳性损伤。了解受伤时手指的姿势,有助于推测肌腱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比如手指伸直位受伤可能损伤伸肌腱,屈曲位受伤多累及屈肌腱。
2.既往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手部疾病史,如腱鞘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肌腱的慢性退变,使其在轻微外力下更易损伤。若患者有糖尿病史,其血糖水平影响伤口愈合及感染风险,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且会干扰组织修复过程,增加肌腱修复难度与感染几率。若有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病史,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受伤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影响肌腱修复效果。
二、体格检查
1.手部外观检查:观察手部有无伤口,伤口的位置、大小、形状、深度对判断肌腱损伤有重要意义,如位于手指掌侧的伤口可能损伤屈指肌腱。查看有无肿胀,肿胀部位、程度能提示损伤位置与炎症反应程度,损伤早期多因出血、渗出致局部肿胀。注意皮肤颜色、温度,若皮肤苍白、发凉,可能伴有血管损伤,影响肌腱血供,不利于修复。
2.手指活动检查:主动活动检查,让患者尝试主动屈曲和伸直手指,若屈指无力或无法完成屈指动作,提示屈指肌腱损伤;伸指障碍则可能伸肌腱受损。不同区域的肌腱损伤会有特定的活动受限表现,如指深屈肌腱损伤时,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屈曲;指浅屈肌腱损伤,近侧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受限。被动活动检查,在患者放松状态下,检查者被动屈伸患者手指,感受有无阻力及疼痛。若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加或患者感到疼痛,可能存在肌腱粘连、挛缩或断裂后断端的阻挡。
3.压痛检查:沿屈指肌腱走行区域进行按压,寻找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通常压痛处即为损伤部位。在手指掌侧从掌横纹至指尖,依次按压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的体表投影位置,如在近节指骨处压痛,可能指浅屈肌腱损伤;中节指骨处压痛,可能指深屈肌腱损伤。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判断肌腱是否断裂、损伤程度及断端距离。对于闭合性肌腱损伤,超声能在不进行手术探查的情况下明确诊断。如在超声图像上,正常肌腱呈均匀的强回声,若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提示肌腱断裂。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能动态观察肌腱愈合过程,为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2.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极高,可清晰显示肌腱、腱鞘、肌肉等结构。能准确判断肌腱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对于复杂的肌腱损伤,如伴有肌腱周围组织粘连、血肿等情况,MRI能提供详细信息,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在MRI图像上,损伤肌腱信号会发生改变,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3.X线检查:虽然X线主要用于观察骨骼情况,但对于某些屈指肌腱损伤,如伴有撕脱性骨折时,X线可发现骨折块的位置、大小,对治疗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例如指深屈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X线可清晰显示,此类骨折可能需手术固定骨折块以恢复肌腱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