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胫骨骨折术后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康复训练、饮食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术后要做好伤口、肢体肿胀、疼痛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伤口防感染,患肢抬高减肿胀,依疼痛程度缓解,关注血栓与感染迹象;康复训练分早期(肌肉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中期(增加膝屈伸及小腿肌力训练)、后期(逐渐负重及平衡等训练);饮食营养均衡,避刺激性食物、烟酒;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注重钙和维生素D补充且训练循序渐进,儿童依年龄和骨骼发育调整训练,慢性病患者控制好病情并留意训练反应。
一、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敷料被浸湿或有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处理。这是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影响骨折愈合。
2.肢体肿胀护理:术后小腿常出现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可在患肢下垫软枕。同时,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颜色及温度,若肿胀加剧、皮肤颜色发紫或皮温降低,需警惕血液循环障碍,及时就医。
3.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现象,轻微疼痛可通过与患者交流、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缓解。若疼痛剧烈,应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如使用镇痛泵或给予止痛药物。
4.并发症观察:密切关注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若怀疑有此情况,需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感染则表现为伤口红肿、发热、疼痛加剧,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一旦发现需积极抗感染治疗。
二、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主要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如指导患者用力收缩小腿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每组2030次,每天34组。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
2.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康复训练强度。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同时,继续加强小腿肌肉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
3.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后):若骨折愈合良好,可逐渐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开始,如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行走,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同时,进行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三、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骨折愈合。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维生素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获取,如菠菜、橙子等;矿物质方面,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
2.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影响消化功能,间接影响身体恢复。
3.戒烟戒酒: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延缓骨折愈合;酒精会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骨折康复,因此患者需戒烟戒酒。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术后除按常规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外,需更加注重营养补充,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跌倒导致二次骨折。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骨骼塑形能力强,因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更加谨慎。训练强度和方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因训练不当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训练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3.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感染风险较高,需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遵循医生的饮食和用药指导。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同时,此类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应注意监测身体反应,如有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