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应该如何治疗
腰椎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如单纯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且无神经损伤症状或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措施有卧床休息68周、使用止痛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及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如椎体压缩超1/3、伴神经损伤或有脊柱后凸畸形加重风险等情况,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PVP和PKP)。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积极抗骨质疏松并预防卧床并发症;儿童及青少年治疗要考虑对脊柱发育影响;孕妇优先非手术治疗,手术需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式,用药要谨慎且注意营养补充。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如单纯椎体压缩程度较轻(通常椎体压缩高度小于1/3)、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创伤的,若骨折类型符合稳定性骨折标准,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2.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床,这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一般建议硬板床休息,可减少脊柱的生理弯曲,减轻对骨折部位的压力。卧床时间通常为68周,具体时长需根据患者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由医生判断。年轻、身体素质好的患者可能愈合较快,卧床时间相对可稍短;而老年患者或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愈合较慢,卧床时间可能需适当延长。
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促进骨折愈合。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措施。
康复训练:在卧床期间,患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训练,如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踝泵运动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医生评估骨折初步愈合后,可逐渐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开始时活动量要小,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不稳定性骨折,如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的患者。此外,对于一些虽然压缩程度未达上述标准,但存在脊柱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风险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若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为减少后期并发症,也倾向于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块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该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序列,促进骨折愈合。
椎体成形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是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增加椎体强度;PKP则是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这两种手术创伤较小,可迅速缓解疼痛,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骨折后愈合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除针对骨折本身的治疗外,需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降低再次骨折风险。同时,由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痰,适当进行下肢按摩,预防并发症发生。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腰椎骨折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手术治疗时尽量选择对脊柱生长影响小的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方式。非手术治疗时,卧床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脊柱发育情况,定期复查,防止出现脊柱畸形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发生腰椎骨折情况较为特殊,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时机。孕期用药需谨慎,止痛药物等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使用。同时,孕妇卧床期间要注意营养补充,保证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