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股骨干骨折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异常活动等表现。局部疼痛因骨折致骨膜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刺激神经,活动时加剧,不同年龄段感受有差异;肿胀由软组织损伤出血渗出引起,与损伤程度有关,会影响周围神经血管且肥胖患者情况特殊;多数骨折致肢体畸形,常见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不同类型骨折畸形表现不同;功能障碍因破坏骨骼支撑和肌肉附着,长期卧床还会加重;异常活动指非关节部位出现假关节活动。此外,儿童骨折愈合快但易畸形愈合,需及时正确治疗;老年人愈合慢且基础疾病多,长期卧床易引发并发症;孕妇骨折治疗要兼顾胎儿,需选影响小的方法并加强照料。
一、局部疼痛
股骨干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这是由于骨折导致骨膜、周围软组织损伤,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活动时疼痛会加剧,因为肢体活动会使骨折断端相互摩擦、移位,进一步刺激损伤的组织。这种疼痛通常较为剧烈,患者难以忍受,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压痛,即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明显加重。在不同年龄阶段,疼痛感受可能存在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老年人由于痛阈可能相对较高,但也可能因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变化。
二、肿胀
骨折处周围软组织因损伤出血、渗出,导致局部肿胀。受伤后短时间内,肿胀可能迅速出现并逐渐加重。肿胀程度与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出血量多少有关。一般开放性骨折,因出血较多,肿胀可能更为明显。肿胀不仅影响局部外观,还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肢体远端感觉、血运异常。对于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肿胀初期可能不太容易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肿胀会逐渐显现且消退相对较慢。
三、畸形
多数股骨干骨折会导致肢体畸形,这是因为骨折断端移位,破坏了骨骼原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常见的畸形包括成角畸形(骨折断端形成一定角度)、短缩畸形(肢体因骨折重叠而变短)、旋转畸形(骨折段围绕骨纵轴旋转)等。畸形不仅影响肢体外观,还严重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不同类型的骨折,畸形表现可能不同,比如斜形骨折可能出现短缩、成角畸形,而螺旋形骨折除短缩、成角外,还常伴有旋转畸形。
四、功能障碍
股骨干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和运动骨骼,骨折后患者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出现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这是由于骨折破坏了骨骼的支撑结构,肌肉的附着点受损,无法正常发挥收缩功能带动肢体运动。即使在受伤早期,患者尝试移动患肢,也会因疼痛、畸形等原因难以完成正常动作。长期卧床的患者,因肢体长时间不活动,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
五、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股骨干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肢体只能在关节部位进行活动。而股骨干骨折后,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的假关节活动,即骨折断端之间可出现类似关节活动的现象。这是股骨干骨折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是由于骨折破坏了骨骼的稳定性,使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活动。这种异常活动不仅加重局部损伤,还会引起剧烈疼痛,同时也提示骨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股骨干骨折后愈合相对较快,但因骨骼塑形能力强,若治疗不当,可能出现畸形愈合,影响肢体发育。所以儿童发生股骨干骨折后,应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影响肢体功能和生长发育。同时,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家长要给予更多安抚和照顾,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加了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发生股骨干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老年人骨折后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再次骨折。
3.孕妇:孕妇发生股骨干骨折,不仅要考虑骨折的治疗,还要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如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确保母婴安全。同时,孕妇因身体负担加重,行动不便,骨折后更需家人悉心照料,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胎儿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