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摩罗丹、胃复春片、气滞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荆花胃康胶丸是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摩罗丹含多种中药材,能调节胃蛋白酶活性等,缓解症状并改善病理改变;胃复春片由红参等组成,可改善胃黏膜相关功能,对病变有逆转作用;气滞胃痛颗粒针对气滞型症状,能调节胃肠运动等;养胃舒胶囊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可调节免疫等促进胃黏膜修复;荆花胃康胶丸抑制幽门螺杆菌,联合西药可提高根除率。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老年人因生理特点,使用这些中成药时需格外谨慎,或避免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使用,并注意相应事项。
一、摩罗丹
摩罗丹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其组方包含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白术、茵陈、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三七、地榆、延胡索、蒲黄、鸡内金等多种中药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摩罗丹可调节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液分泌量,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胃黏膜修复。临床研究显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摩罗丹能有效缓解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对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二、胃复春片
胃复春片主要由红参、香茶菜、麸炒枳壳组成。方中红参大补元气,健脾和胃;香茶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枳壳理气宽中。诸多研究表明,胃复春片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发现,胃复春片能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对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病变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三、气滞胃痛颗粒
气滞胃痛颗粒的主要成分有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甘草(炙)。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枳壳行气宽中;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该药物可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缓解胃肠痉挛,同时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以胃脘胀痛、窜及两胁、生气加重等气滞型症状为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气滞胃痛颗粒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养胃舒胶囊
养胃舒胶囊由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组成。方中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黄精、玄参、北沙参、乌梅滋阴养胃;菟丝子补肾益精;山楂消食化积;干姜温中散寒;陈皮理气和胃。现代研究发现,养胃舒胶囊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血流,促进胃黏膜细胞再生。临床观察显示,对于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养胃舒胶囊可有效缓解胃脘隐痛、口干、纳差、消瘦等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与再生。
五、荆花胃康胶丸
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是土荆芥与水团花。土荆芥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效;水团花能清热祛湿、散瘀止痛。研究表明,荆花胃康胶丸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还可调节胃肠动力,减轻胃部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发现,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常规西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同时改善患者的胃脘部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孕妇:上述中成药大多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其对胎儿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孕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为避免对胎儿造成潜在不良影响,孕妇应避免使用这些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若孕期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如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症状。
2.哺乳期女性:中成药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而婴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因此,哺乳期女性若需使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药物对自身疾病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对婴儿可能产生的风险。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婴儿有无异常表现,如出现腹泻、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同时,也可优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改善胃部症状,如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
3.儿童:儿童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肝肾功能。以上中成药的使用剂量和安全性在儿童群体中的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因此,若非必要,不建议儿童使用。对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首先应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如规律进餐,避免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等。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切不可自行用药。
4.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在使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时,应适当调整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正在服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在就医时,务必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以便医生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并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新的不适,应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