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病原菌感染、免疫功能不完善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产前、产时和产后感染均可导致发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怀疑或确诊败血症,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病原菌感染:
产前感染:母亲在孕期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吸入或吞下含有病原体的羊水、产道分泌物,或受到产道细菌的侵袭。
产后感染:新生儿出生后,与带菌者密切接触、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2.免疫功能不完善: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较低,容易受到感染。
一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其他因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新生儿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耐药菌的滋生。
基础疾病: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等,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一旦怀疑或确诊败血症,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支持治疗等,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感染,对于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