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临床六大表现是什么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其临床有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相对缓脉、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六大表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其临床六大表现如下:
1.持续发热:发热是伤寒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1~2周。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在体内繁殖,释放内毒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
2.全身中毒症状: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伤寒杆菌释放的毒素被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所致。
3.玫瑰疹:在病程的第7~14天,患者的前胸和上腹部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压之褪色,称为玫瑰疹。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4.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不超过10次/分,称为相对缓脉。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后,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心率减慢所致。
5.消化系统症状: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所致。
6.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质软,有压痛。这是由于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伤寒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对于疑似伤寒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同时,伤寒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的防治。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伤寒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治疗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外,伤寒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