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脾脏、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脾切除术及其他治疗,儿童ITP多为自限性,预后较好,患者应注意避免感染、避免出血、定期复查、注意观察。
ITP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诱发ITP。
免疫因素: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脾脏因素: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
遗传因素:部分ITP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其他因素:如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某些感染等也可能诱发ITP。
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
诊断ITP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治疗ITP的方法包括: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外伤。血小板计数<20×10?/L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脾切除术: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血小板计数<30×10?/L且年龄<60岁的患者。
其他治疗:如血小板输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儿童ITP多为自限性,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与成人相似,但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对于ITP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出血: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血小板变化情况。
注意观察:注意有无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注意个人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