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怎么回事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多发生于体型消瘦、腹壁松弛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症状有腹胀及上腹不适、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神经精神症状等,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运动、心情、定期复查等。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胃下垂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胃肠钡餐造影等。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饱;饭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
2.药物治疗:若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可给予胃蛋白酶、多潘立酮等药物;若有胃痛,可给予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药物。
3.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胃下垂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可采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方法治疗,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4.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胃悬吊固定术等。
此外,胃下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3.心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4.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胃下垂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