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卵巢巧克力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病因包括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淋巴及静脉播散、遗传因素等,症状有痛经、性交痛、月经异常、不孕等,检查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腹腔镜检查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预防方法有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及时治疗妇科炎症、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心情愉悦等。
1.病因:
经血逆流:月经期,经血从子宫腔经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
医源性种植:在进行剖宫产、人工流产、输卵管通液等妇科手术时,子宫内膜碎片可能被带入盆腔,种植在卵巢上。
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及静脉播散到卵巢。
遗传因素:部分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2.症状:
痛经:痛经是卵巢巧克力囊肿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性交痛:性交时疼痛,可能与囊肿位置有关。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不孕:部分患者因输卵管粘连、扭曲,影响卵子排出或受精卵运输而导致不孕。
其他:少数患者可出现慢性盆腔痛、性交后腹泻等症状。
3.检查:
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内囊性包块,活动度差,有压痛。
超声检查:可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血清CA125测定:CA125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但不是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金标准,可在腹腔镜下直接观察卵巢及盆腔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
4.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孕激素、避孕药、GnRH-a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生育要求但病情较重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其他治疗:如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囊肿剔除等。
5.预防: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经血逆流。
及时治疗妇科炎症,避免炎症扩散。
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需要注意的是,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其他妇科疾病也有助于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