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蚕豆病是什么病
新生儿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稳定性降低,食用新鲜蚕豆或接触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因可引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等。目前,主要通过去除诱因、支持治疗、输血、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预防方面,需禁食蚕豆或接触其花粉,禁止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感染时避免使用磺胺类、呋喃类药物等。
一、概述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稳定性降低,在食用新鲜蚕豆或接触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因下,红细胞容易破裂,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二、临床表现
1.一般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病,最短者只有几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
2.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
3.严重者可能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等。
三、诊断
1.有进食新鲜蚕豆或接触某些药物、感染等诱因。
2.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有异形红细胞;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还原率降低;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NBT)筛选试验、G6PD/6PGD活性测定等可明确诊断。
四、治疗
1.去除诱因: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的药物或食物。
2.支持治疗: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3.输血:贫血严重者可输血。
4.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五、预防
1.禁食蚕豆或接触其花粉。
2.禁止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
3.感染时应积极治疗,避免使用磺胺类、呋喃类药物。
4.婚姻选择时,应避免与G6PD缺乏者通婚,尤其男方。
5.进行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阳性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并加强G6PD缺乏症的宣教。
六、特殊人群
1.孕妇:G6PD缺乏的孕妇在孕期应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和食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哺乳期妇女:服用某些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儿童:G6PD缺乏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蚕豆及其制品,如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蚕豆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