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区别
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
1.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些疾病可能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通常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因素有关。例如,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性高血压,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可引起激素异常导致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导致反流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等。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3.症状
继发性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常伴有原发病的症状。例如,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能出现代谢紊乱、乏力、心悸等症状;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多数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
4.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例如,肾脏疾病导致的高血压需要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内分泌疾病等。此外,还需要根据血压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5.预后
继发性高血压: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通常可以得到控制。如果原发病无法治愈,高血压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难以控制。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因人而异。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且血压控制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在于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