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如何诊断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断包含多方面。症状评估上,患者常有外阴瘙痒、灼痛,白带呈白色稠厚凝乳或豆腐渣样,不同年龄段及有基础病史、特定生活方式者症状有差异。体征检查,外阴可见红斑、水肿、抓痕等,阴道黏膜红肿且有白色块状物。实验室检查有湿片法、革兰染色法、真菌培养,各有特点。特殊人群方面,孕妇诊断时操作要轻柔,因其用药受限;幼女诊断需安抚并注意取材保护,还要排查感染源;绝经后女性诊断要关注慢性疾病,检查避免损伤黏膜。
一、症状评估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常出现外阴瘙痒、灼痛,症状严重时坐立不安,还可伴有尿频、尿急及性交痛。白带增多,特征性表现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对于不同年龄段女性,幼女及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外阴阴道局部抵抗力差,症状可能更易反复或严重。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由于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更易发病且症状可能较重。生活方式上,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者,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利于念珠菌滋生,症状可能较明显。
二、体征检查
1.外阴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病情严重时,外阴皮肤可能出现皲裂、糜烂。对于幼女,因外阴发育尚未成熟,症状可能表现为外阴红肿,与外阴炎等其他疾病需仔细鉴别。
2.阴道检查:阴道黏膜可见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不同生活方式者,如长期使用卫生护垫致局部透气性差,阴道黏膜红肿程度可能更重。
三、实验室检查
1.湿片法:取阴道分泌物少许置于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滴,混匀后在显微镜下查找芽生孢子和假菌丝。该方法简便易行,但阳性率较低,约40%60%。
2.革兰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后镜检,可提高检测阳性率,达80%左右。此方法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真菌形态,有助于诊断。
3.真菌培养:若临床高度怀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但上述直接镜检阴性时,可采用真菌培养。常用培养基为沙氏培养基,培养后可鉴定念珠菌种类,阳性率更高,且对反复发作或难治性病例,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不过,培养耗时较长,一般需25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更易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时,症状和体征检查与非孕期女性相似,但在实验室检查时,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阴道及宫颈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且因孕期用药需谨慎,确诊后治疗方案选择受限,故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2.幼女:幼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发现其外阴瘙痒、搔抓外阴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时需耐心安抚,动作轻柔。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外阴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但取材时需特别注意保护幼女外阴及阴道黏膜,避免损伤。同时,要询问家长幼女生活习惯,如是否共用毛巾、浴盆等,以排查感染源。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过程中,除常规检查外,需关注其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因其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且绝经后女性阴道黏膜萎缩,检查时应避免粗暴操作导致黏膜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