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早期症状
猩红热早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咽痛、草莓舌及皮疹,特殊人群需重点关注。发热体温可达38℃40℃且急骤,伴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惊厥;咽痛剧烈,吞咽加重,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软腭黏膜可见黏膜内疹;发病初期现“草莓舌”,后演变为“杨梅舌”;发热24小时内出疹,为弥漫充血性丘疹,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先于耳后等部位出现并蔓延全身,皮肤褶皱处有帕氏线,口周有苍白圈。儿童高发且病情进展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做好护理;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病情可能更严重,日常需加强防护,有疑似症状立即就医。
一、发热
1.体温特点:猩红热早期,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发热通常较为急骤,起病后体温迅速上升。
2.伴随情况:发热同时,常伴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等表现,尤其是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更需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热伴随症状可能存在差异。年幼儿童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而年长儿除上述症状外,可能更能表述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二、咽痛
1.疼痛程度:咽喉疼痛是猩红热早期的突出症状,疼痛较为剧烈,吞咽时疼痛明显加剧。这使得患者在进食,尤其是吞咽固体食物时,困难加重。
2.咽喉表现: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的软腭黏膜可见充血、肿胀,有散在的米粒大小红色斑疹或出血点,称为黏膜内疹,对猩红热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三、草莓舌
1.初期表现:发病初期,舌面覆盖白色舌苔,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更为明显,形似草莓,称为“草莓舌”。这一特征在猩红热早期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2.演变过程:随着病情进展,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仍明显突出,此时称为“杨梅舌”。从“草莓舌”到“杨梅舌”的演变过程,对判断猩红热病情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皮疹
1.出疹时间:一般在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疹,是猩红热早期症状的重要特征之一。出疹时间的早晚,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进展速度。
2.皮疹特点:皮疹为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密集,均匀分布。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皮疹更加密集,形成深红色线条,称为帕氏线。口周皮肤苍白,与周围充血发红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称为“口周苍白圈”。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若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将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时送往医院。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孩子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对于低龄儿童,在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药物应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2.孕妇:孕妇感染猩红热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感染。若孕妇出现类似猩红热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3.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这类人群感染猩红热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日常应注意加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