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播。症状有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表现,依接触史、典型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诊断。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隔离休息,对症用药。预防靠接种疫苗及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孕妇感染可致胎儿严重后果,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是易感群体,各特殊人群需按相应注意事项防护。
一、风疹的定义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低热、全身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二、风疹的病因
风疹病毒是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呈不规则球形,核心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易在人胚肾、兔肾等细胞内增殖,在体外生活力较弱,对紫外线、乙醚、氯仿等敏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三、风疹的症状
1.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此期间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
2.前驱期:部分患者在出疹前12天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持续12天。
3.出疹期:通常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一般23天内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出疹时全身症状较轻,常伴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一般在皮疹消退后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四、风疹的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患者有与风疹患者接触史,结合低热、皮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典型临床表现,可作出临床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取患者发病13天的咽拭子,接种于细胞培养,可分离出风疹病毒,但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
血清学检测: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若发病早期血清中出现风疹病毒IgM抗体,可确诊近期感染。检测特异性IgG抗体,若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或4倍以上升高,也可诊断为近期感染。
五、风疹的治疗
风疹通常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1.一般治疗: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药物治疗:对于高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药物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六、风疹的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免疫规划程序规定,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含麻疹和风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含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
2.日常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于孕妇,尤其是妊娠早期,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接触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出现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神经性耳聋等严重后果。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应进行风疹病毒抗体检测,若抗体阴性,应接种风疹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孕妇若确诊感染风疹病毒,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周、病情等综合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2.儿童:儿童是风疹的易感人群,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对于感染风疹的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皮疹等,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抽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风疹病毒后症状可能较重,且恢复较慢。此类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接触后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