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宫内膜炎症的病因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病原体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等外源性病原体,常感染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并扩散引发炎症,多发生于性活跃年轻女性;以及寄生于阴道内的需氧菌、厌氧菌等内源性病原体,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老年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抵抗力降低时上行感染。二是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刮宫术,因器械消毒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或损伤内膜基底层等导致细菌侵入。三是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或经期性生活,使病原体进入宫腔引发炎症。四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颈炎、输卵管炎未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上或通过输卵管蔓延至子宫内膜。
一、病原体感染
1.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是常见的外源性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子宫颈管柱状上皮,沿黏膜面扩散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更易感染此类病原体,这与她们的性行为方式及生殖系统生理特点有关。多个性伴侣增加了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而年轻女性宫颈上皮化生旺盛,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研究显示,性活跃人群中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高。
2.内源性病原体: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多为混合感染。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如长期劳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时,阴道内菌群失调,这些内源性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此外,老年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
二、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
1.人工流产术:手术过程中若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术后过早性生活、盆浴等,外界病原体可趁机进入宫腔,引发感染。据统计,人工流产术后若不注意卫生,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年轻女性因意外怀孕进行人工流产术时,由于缺乏生殖健康知识,对术后护理重视不足,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操作过程若未遵循无菌原则,或放置节育器后短期内进行性生活等,可使细菌上行感染。有研究表明,宫内节育器放置后的一段时间内,子宫内膜处于相对损伤状态,此时细菌易侵入引发炎症。尤其是放置时间较长且未定期检查的宫内节育器,周围易形成生物膜,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感染风险。
3.刮宫术:无论是诊断性刮宫还是治疗性刮宫,若刮宫过程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内膜修复困难,同时又合并感染,就容易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进行刮宫术的患者,如果术前阴道清洁度不佳,或术后未遵医嘱抗感染治疗,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三、经期卫生不良
1.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经期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这些卫生用品可能携带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病原体可通过阴道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在一些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因使用不洁卫生用品导致的经期感染更为常见。
2.经期性生活:经期女性子宫内膜有创面,且宫颈口微微张开,此时性生活,男性生殖器上的细菌以及女性阴道内的细菌都容易进入宫腔,引发感染。研究发现,经期有性生活的女性,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经期性生活者。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宫颈炎:宫颈与子宫紧密相连,当宫颈发生炎症时,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特别是一些慢性宫颈炎患者,由于炎症长期存在,反复刺激,更容易波及子宫内膜。
2.输卵管炎:输卵管与子宫通过输卵管子宫口相通,输卵管炎症时,病原体可通过输卵管进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内器官之间解剖位置相邻,炎症容易相互蔓延,临床上常见盆腔炎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其中就包括子宫内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