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子宫器质性病变、医源性因素和全身性疾病,特殊人群也需重点关注。内分泌失调方面,排卵障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期及围绝经期排卵异常,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都可引发;子宫器质性病变方面,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因各自病理特点导致异常出血;医源性因素方面,甾体类避孕药等药物影响激素水平,宫内节育器刺激子宫内膜,均可致出血;全身性疾病方面,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影响凝血,增加子宫出血风险。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关注月经情况避免延误病情,生育期女性及时就诊并告知生育计划,围绝经期女性警惕恶性病变及时检查。
一、内分泌失调
1.排卵障碍:这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此类患者卵巢内有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体内激素失衡,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却无孕激素拮抗,使得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从而引发不规则出血。此外,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以及围绝经期女性该轴功能衰退,都可能因排卵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作用,进而出现异常子宫出血。
2.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与异常子宫出血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使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过程紊乱,引起出血。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新陈代谢加快,同样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周期紊乱和异常子宫出血。另外,高泌乳素血症,因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排卵,也可引发异常子宫出血。
二、子宫器质性病变
1.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子宫内壁上突起的单个或多个肿物,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息肉富含血管,质地脆弱,容易引起子宫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在经期,出血量可能增多,月经周期也可能延长。
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黏膜下肌瘤因突向宫腔,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还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肌壁间肌瘤如果较大,也会使子宫腔增大,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3.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女性,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都是其高危因素。肿瘤使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容易引发子宫出血,早期可能表现为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女性则可能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
三、医源性因素
1.药物:长期使用甾体类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子宫内膜突破性出血。比如,短效避孕药若漏服,激素水平波动,就可能引起子宫出血。另外,某些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等,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月经周期,导致异常子宫出血。
2.宫内节育器:部分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等情况。这是因为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刺激子宫内膜,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从而引起出血。
四、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子宫也不例外,可导致子宫出血增多。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也常伴有月经紊乱和异常子宫出血。
2.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凝血机制出现障碍,影响子宫局部的凝血过程,从而增加子宫出血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此阶段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尚未成熟,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与排卵不规律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月经情况,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出血量异常等,需及时就医。不要因害羞而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以免加重内分泌失调。
2.生育期女性:若有生育需求,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可能影响受孕,应及时就诊,排查原因,积极治疗。若因疾病需长期服药,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生育计划,以便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避免药物对生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3.围绝经期女性:这一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出现异常子宫出血除考虑内分泌因素外,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一旦出现月经紊乱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