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多样,包括体温异常(可发热,一般超37.5℃,但体温不升更常见,低于36℃)、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唤醒困难且萎靡,或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且安抚不佳)、吃奶异常(拒奶或吃奶量减少)、黄疸异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皮肤表现(有瘀点瘀斑等皮疹,皮肤发花)以及其他症状(呼吸急促、不规则甚至暂停,腹胀),家长若发现这些疑似症状需及时带新生儿去正规医院就诊,日常要做好护理,特殊新生儿群体更应密切关注。
一、体温异常
1.发热: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发热症状,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部分新生儿可能体温升高不明显,或仅表现为低热,一般体温超过37.5℃。有研究表明,在感染初期,部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2.体温不升:更为常见的是体温不升,即体温低于36℃。这是因为新生儿感染败血症后,机体产热不足,再加上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低体温状态可能提示感染严重,影响新生儿新陈代谢及各器官功能。
二、精神状态改变
1.嗜睡:新生儿败血症时,精神状态常不佳,表现为嗜睡,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唤醒困难,唤醒后也呈萎靡状态,反应迟钝。正常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虽长,但在清醒时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反应,而败血症患儿这种反应性降低。这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经兴奋性改变。
2.烦躁不安:部分新生儿可表现为烦躁不安,与嗜睡相反,难以安静入睡,常哭闹不止,可能是感染引发身体不适,但因新生儿无法表达,只能通过烦躁表现。这种烦躁不安通常无明显诱因,且安抚效果不佳。
三、吃奶异常
1.拒奶:新生儿败血症常出现拒奶现象,对乳头或奶嘴抵触,不愿吸吮,即使勉强喂哺也可能吸吮无力。这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口腔黏膜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食欲。同时,细菌毒素也可能作用于胃肠道,使新生儿消化功能减退。
2.吃奶量减少:除拒奶外,还会有吃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即使没有完全拒绝吃奶,但每次吃奶量较之前明显降低。正常新生儿随着日龄增加,吃奶量会逐渐增多,若出现败血症,吃奶量不增反降,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四、黄疸异常
1.黄疸消退延迟: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若新生儿败血症发生,黄疸消退时间可能明显延迟,超过正常消退时间,且黄疸程度可能逐渐加重。这是因为感染影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2.黄疸退而复现:部分新生儿黄疸已经按正常规律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这种情况需警惕败血症。细菌感染引发机体一系列炎症反应,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使胆红素再次升高,出现黄疸退而复现。
五、皮肤表现
1.皮疹:部分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皮疹,常见的有瘀点、瘀斑,多分布于躯干、四肢、头面部等。这是由于细菌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瘀点、瘀斑。皮疹一般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
2.皮肤发花:新生儿皮肤可呈现花斑纹状,颜色不均匀,常见于肢端、腹部等部位。这是因为感染导致循环功能受到影响,外周血管收缩,血流分布不均,皮肤局部血液灌注不足,出现皮肤发花现象,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六、其他症状
1.呼吸改变:可表现为呼吸急促,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4060次/分钟,败血症患儿呼吸频率可超过60次/分钟。细菌感染引发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影响气体交换,引起呼吸加快。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慢,甚至出现呼吸暂停,这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2.腹胀: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症状。细菌感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麻痹等,使肠道内气体积聚,导致腹部膨隆。腹胀可能影响新生儿呼吸及消化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新生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一旦出现上述疑似败血症早期症状,家长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带新生儿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做好皮肤、口腔、脐部等部位的清洁护理,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免疫力较弱的特殊新生儿群体,更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