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瘙痒是什么症状
女性外阴瘙痒指女性外阴部出现的瘙痒不适感,常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常见原因分局部与全身,局部有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皮肤病、寄生虫感染等;全身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等。诊断通过详细问诊、妇科及全身检查。治疗有一般治疗,即保持外阴清洁等;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药;对症治疗,用抗组胺药。特殊人群中,孕期用药谨慎,老年可适当补雌激素,儿童注意清洁、避免搔抓及勿用成人药。
一、女性外阴瘙痒的定义
外阴瘙痒是指女性外阴部出现的瘙痒不适感,常为阵发性发作,也可为持续性,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睡眠质量。
二、常见原因
1.局部原因
外阴炎:由物理、化学等刺激或病原体感染引起。如不注意外阴卫生,尿液、粪便污染刺激外阴皮肤黏膜,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使用不透气卫生巾等,导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利于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出现瘙痒症状。
阴道炎:不同类型阴道炎白带性状改变,刺激外阴可致瘙痒。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白带稀薄脓性、泡沫状,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均质、有鱼腥味,这些白带增多流出刺激外阴,引起瘙痒。
外阴皮肤病:如外阴湿疹,与过敏、局部刺激等有关,表现为外阴部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因不明,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也会有瘙痒症状,且搔抓后可加重皮肤损伤。
寄生虫感染:如阴虱,寄生于阴毛处,叮咬皮肤引起瘙痒,常伴有阴毛处红疹、血痂。蛲虫也可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爬至外阴部,引起外阴瘙痒,多见于儿童及卫生习惯不良者。
2.全身原因
糖尿病:血糖升高使阴道内糖原增加,阴道pH值改变,利于真菌生长,易患霉菌性阴道炎,出现外阴瘙痒。同时,长期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病变,导致外阴皮肤感觉异常,加重瘙痒。
黄疸: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体内胆红素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引发包括外阴在内的全身皮肤瘙痒。
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皮肤正常代谢,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引起外阴瘙痒。
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外阴瘙痒、皮疹等。接触某些化学品,如避孕套、阴道冲洗剂、新换的卫生用品等,也可能导致局部过敏,产生瘙痒症状。
三、诊断方法
1.详细问诊:医生会询问患者瘙痒的发生时间、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是否伴有白带异常、疼痛、灼热感等症状,以及近期生活习惯改变、用药史、既往病史等,初步判断病因。
2.妇科检查:观察外阴皮肤颜色、形态,有无破损、红肿、皮疹等。查看阴道分泌物性状、量、颜色,判断是否存在阴道炎。必要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白带常规,检测是否有霉菌、滴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
3.全身检查:对于怀疑有全身疾病导致外阴瘙痒者,进行相关检查。如检测血糖,排查糖尿病;检查肝功能,了解胆红素水平,判断是否有黄疸等。
四、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液清洗外阴。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勤换内裤。注意个人卫生,大小便后从前向后擦拭,减少污染机会。
2.病因治疗
外阴炎、阴道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如霉菌性阴道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多采用抗厌氧菌药物。
外阴皮肤病:针对不同皮肤病用药。外阴湿疹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阴硬化性苔藓常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
寄生虫感染:阴虱需剃除阴毛,外用杀虫药物;蛲虫感染可口服驱虫药,并注意肛周及外阴清洁。
全身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黄疸等原发疾病,控制病情,缓解外阴瘙痒症状。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黄疸患者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3.对症治疗: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更易出现外阴瘙痒。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洗剂,防止影响胎儿健康。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黏膜变薄、干燥,易出现瘙痒。除注意外阴清洁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改善外阴局部营养状况。但使用雌激素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相关并发症。
3.儿童:儿童外阴瘙痒多与卫生习惯不良、寄生虫感染有关。家长要注意儿童外阴清洁,勤换尿布或内裤。避免儿童搔抓外阴,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怀疑寄生虫感染,应及时就医,按医嘱用药,不要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药物,防止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