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症状多样,全身症状有体温不稳定(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嗜睡甚至昏迷)、面色苍白或灰暗及体重不增;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拒奶、非喷射性呕吐、腹胀、腹泻;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增快、呼吸暂停、发绀;皮肤症状可见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出现瘀点瘀斑及脓疱疮等皮疹;其他症状有肝脾轻至中度肿大,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早产儿等高危因素人群易患,家长需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配合治疗,护理时要注意清洁与隔离。
一、全身症状
1.体温异常: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体温不稳定,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热时体温可超过38℃,体温不升时体温常低于36℃。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时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效地调节体温,因此体温异常是常见症状之一。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棕色脂肪少,产热贮备力差,更容易出现体温不升。
2.精神萎靡:新生儿表现为反应低下,对刺激反应减弱,如喂养时吸吮无力,嗜睡,甚至昏迷。正常新生儿对外界刺激会有积极反应,而败血症时神经系统功能受影响,导致精神状态改变。这可能与细菌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3.面色改变:面色苍白或灰暗,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当发生败血症时,由于循环功能受到影响,皮肤血管收缩,会出现面色异常。此外,细菌毒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也可能使面色改变,严重时可出现花斑纹。
4.体重不增:正常新生儿出生后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逐渐回升并增长。患败血症时,由于感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营养摄入和利用受到影响,可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这是因为感染消耗了大量能量,同时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因感染受损,影响营养吸收。
二、消化系统症状
1.拒奶:新生儿败血症可导致食欲减退,表现为拒奶。感染引起的全身不适影响了新生儿的吸吮反射和食欲,胃肠道黏膜因感染出现炎症,可能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使新生儿不愿进食。
2.呕吐:常为非喷射性呕吐,可能与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以及感染毒素刺激胃肠道有关。胃肠道的炎症或功能失调,使得胃内容物反流,出现呕吐症状。
3.腹胀:肠道因感染出现动力不足,气体积聚,导致腹胀。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同时腹胀也会进一步加重胃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感染引起的低蛋白血症也可能导致肠壁水肿,加重腹胀。
4.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含有黏液,这是由于肠道感染,肠黏膜受损,分泌和吸收功能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增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060次/分钟,败血症时,为满足机体因感染增加的代谢需求,呼吸频率可增快,超过60次/分钟。这是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氧气摄入,以应对感染导致的代谢加快和缺氧状态。
2.呼吸暂停:严重败血症时,由于感染导致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可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超过20秒,常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次/分钟)和发绀,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需立即进行处理。
3.发绀:因呼吸功能受影响,氧气交换不足,导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出现皮肤、黏膜发绀,常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这反映了机体缺氧状态,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以及循环功能受影响有关。
四、皮肤症状
1.黄疸:可为败血症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同时感染引起的溶血也可使胆红素生成增加。严重黄疸若不及时处理,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2.皮疹:常见的有瘀点、瘀斑,是由于细菌毒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到皮肤组织形成。此外,还可能出现脓疱疮等感染性皮疹,脓疱内含有脓液,主要由细菌感染皮肤引起。
五、其他症状
1.肝脾肿大:细菌在血液中繁殖,可侵犯肝脏和脾脏,引起肝脾的炎症反应,导致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肝脏肿大可能影响肝功能,脾脏肿大可能影响血细胞的破坏和储存功能。
2.休克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如皮肤苍白、四肢厥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大于3秒)、尿量减少(每小时小于1ml/kg)等。这是由于感染导致循环功能衰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致。
温馨提示: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败血症,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有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体温、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新生儿,如母亲有产道感染等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性抗感染措施,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