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一般无法自愈。
心脏瓣膜由纤维组织、胶原和弹力纤维等构成,这些组织一旦因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热、感染、退行性变等因素出现结构损坏或功能障碍,自身修复能力极为有限。
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例,风湿热导致的瓣膜炎症会引起瓣膜增厚、粘连、钙化,这种器质性改变难以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恢复正常;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赘生物、穿孔等损伤,同样无法依靠机体自行修复。随着病情进展,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程度逐渐加重,心脏为了维持正常泵血功能,会出现心肌肥厚、心室扩张等代偿性改变,但这种代偿并非无限,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虽然部分轻度的心脏瓣膜病变,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变依然存在且会缓慢进展,不会自行好转。因此,心脏瓣膜病一旦发生,通常需要医疗干预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