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是由蛔蚴或成虫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不同程度感染的症状存在差异,儿童感染概率相对较高,粪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主要采用驱虫治疗。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蛔虫卵移行至肺,可引起蛔蚴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或哮喘样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消化道症状: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食欲不振、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无腹肌紧张,常伴有腹泻,大便中排出蛔虫。
并发症: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改变、驱虫不当或小儿高热、重病时,可引起蛔虫骚动、乱窜,从而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3.其他症状:因成虫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胰腺炎、阑尾炎、腹膜炎等。
儿童感染蛔虫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果怀疑孩子有蛔虫病,可就医进行粪便检查。治疗蛔虫病主要采用驱虫治疗,常用药物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蛔虫病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不食生水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蛔虫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