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指肛门缘静脉丛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形成血栓,引起肛门部剧痛,并伴有肿胀。其病因包括长期便秘、腹泻、久坐久站、怀孕、遗传等,主要症状有肛门部肿物、疼痛、肛门瘙痒、出血等。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肛门部卫生、避免久坐久站、治疗原发病等。
一、定义
血栓性外痔是指肛门缘静脉丛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形成血栓,引起肛门部剧痛,并伴有肿胀。
二、症状
1.肛门部肿物:患者会感觉到肛门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这是由于血栓形成导致的。
2.疼痛:肿物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时加重,甚至会影响睡眠。
3.肛门瘙痒:由于肛门部潮湿、瘙痒,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瘙痒的症状。
4.出血:有时肿物表面会有少量出血,但一般不会引起大量出血。
三、病因
1.长期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导致肛门缘静脉丛破裂。
2.腹泻:频繁的腹泻会导致肛门部潮湿,容易引起感染。
3.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会影响肛门部的血液循环。
4.怀孕:怀孕时子宫增大,会压迫静脉,导致肛门部血液循环不畅。
5.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容易发生血栓性外痔。
四、诊断
医生一般通过症状和体征来诊断血栓性外痔。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排便情况等,并进行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包括局部热敷、坐浴、外用痔疮膏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血栓剥离术、外痔切除术等。
六、预防
1.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便秘。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长时间蹲厕所,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3.注意肛门部卫生: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
4.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5.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腹泻、便秘等疾病。
七、注意事项
1.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预防血栓性外痔的发生,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畅。
2.儿童发生血栓性外痔的较少见,但也应注意保持肛门部清洁,避免长时间腹泻。
3.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血栓性外痔,应注意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4.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血栓性外痔后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总之,血栓性外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血栓性外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