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病因包括吸烟、职业因素、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喘鸣、声音嘶哑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或CT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胸壁肺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戒烟、避免职业暴露、减少空气污染、定期体检等。
1.病因
吸烟:吸烟是周围型肺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细胞突变。
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砷、铬、镍、铍、煤焦油、芥子气、氯乙烯等物质,可导致肺癌的发生。
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可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电离辐射:长期接受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如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增加肺癌的发病几率。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患者,其子女患肺癌的风险较普通人高。
其他因素:如肺部慢性炎症、结核等疾病,也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2.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仅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喘鸣、声音嘶哑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到其他部位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综合征、Horner综合征、胸水等。
3.诊断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结节或肿块,有助于诊断周围型肺癌。
痰细胞学检查:通过收集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病变,并进行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经胸壁肺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胸壁肺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4.治疗
手术治疗:是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等。
化疗:化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晚期肺癌的治疗或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放疗:放疗可用于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或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
靶向治疗:对于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可选择靶向治疗药物,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肺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5.预防
戒烟: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避免职业暴露: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砷、铬等。
减少空气污染: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
定期体检: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