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如何检查出来
外阴癌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中视诊观察外阴有无肿物、溃疡等异常,触诊了解肿物质地等及腹股沟区淋巴结情况;实验室检查里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肿瘤标志物可辅助诊断监测,HPV检测有助于了解病因评估风险;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显示肿物及淋巴结情况,MRI评估肿瘤浸润范围用于术前分期,CT观察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同时对老年、孕妇、慢性病及心理负担重等特殊人群检查时各有温馨提示。
一、体格检查
1.视诊:医生直接观察外阴部,查看有无肿物、溃疡、色素改变、皮肤增厚或破损等异常。如肿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溃疡的形态、边界等,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对于老年女性,外阴皮肤松弛,更要仔细观察褶皱处是否有微小病变。有长期吸烟史或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史的患者,出现外阴异常病变的可能性增加,需重点关注。
2.触诊:通过触诊了解肿物的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压痛等。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肿物,恶性可能性较大。触诊时还能发现腹股沟区有无肿大淋巴结,若存在,需进一步评估其大小、数量、质地等,肿大淋巴结可能提示肿瘤的转移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1.病理活检:这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在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细胞类型。可采用局部切除活检、切取活检或穿刺活检等方式。对于较小的病变,可完整切除进行活检;较大病变则切取部分组织。活检应在病变最典型部位取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特殊人群如孕妇,活检时需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和方式,尽量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
2.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某些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可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存在,但不能仅凭此确诊。对于有家族肿瘤病史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意义更大,可作为早期筛查和监测的指标之一。
3.HPV检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外阴癌发生密切相关。检测HPV类型有助于了解病因及评估发病风险。年轻女性HPV感染率相对较高,定期进行HPV检测可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外阴肿物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判断肿物是囊性还是实性,还能观察腹股沟区淋巴结情况。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可克服触诊的局限性,更准确评估病变。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及盆腔结构的关系,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范围,对术前分期至关重要。对于需要精准了解病变范围的患者,尤其是病变累及较深部位时,MRI检查优势明显。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观察肿瘤局部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如肺部、肝脏等部位转移。对于怀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CT检查能提供重要信息。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检查过程中可能行动不便,需家属陪同,且因身体耐受性差,部分检查如活检等可能需更谨慎评估。孕妇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检查对胎儿的安全性,如避免进行有辐射的检查(CT等),确有必要时,需严格评估利弊并采取防护措施。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活检后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加强血糖管理。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