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急性胃炎主要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腹胀)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脱水表现)。治疗方面,一般治疗需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生冷食物,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且少食多餐)、保证充足休息;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和病因选用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生素、补液等;针对病因治疗要停用致病因药物、避免过敏食物、根据感染类型选用合适治疗。家长对小儿需密切观察,尤其小婴儿,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用药要遵医嘱,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及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以预防。
一、小儿急性胃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恶心与呕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胃部受到刺激后,胃蠕动功能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为偶尔的干呕,重者则可能频繁呕吐,甚至呈喷射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痛也是主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由于小儿对疼痛的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不安或手按腹部等行为来表达。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胃部不适使得小儿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有些患儿会有腹胀感,这是由于胃部消化功能受影响,食物排空延迟,气体积聚在胃内所致。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这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体温高低不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之间,而病情严重者体温可能超过38.5℃。还可能伴有乏力,由于身体代谢紊乱及能量消耗增加,小儿会感到精神萎靡、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时,可出现皮肤干燥、弹性变差,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各器官功能。
二、小儿急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十分关键,患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部压力,促进胃黏膜修复。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小儿身体恢复,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因身体疲劳而使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若伴有呕吐、腹痛症状,可使用胃肠动力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不适。如果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可使用抑酸药,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按疗程规范用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当小儿出现脱水症状时,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进行补充,若脱水严重,则需静脉补液。
3.针对病因治疗:若是由药物引起,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更换治疗方案。因食物过敏导致的急性胃炎,需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食物。若是感染因素所致,如细菌感染,应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尚未完善,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其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更要留意其精神状态、进食情况、有无异常哭闹等。若出现频繁呕吐、高热不退、剧烈腹痛、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小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不规范用药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此外,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有助于预防小儿急性胃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