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孕妇、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特殊人群,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儿童应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容易发展为瘫痪型,患者应及时就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一、表现简述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5-14天,感染者多为1-6岁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二、分型表现
1.无瘫痪型
顿挫型:只有短期发热,而无瘫痪出现。
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头痛、肌痛、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2.瘫痪型
脊髓型:此型最为常见,约占瘫痪型的80%。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部分患者可发生弛缓性麻痹。麻痹大多出现在发热后1-6天,体温开始下降时,或热退后1周左右开始出现。瘫痪可出现在单侧下肢或四肢,以下肢多见,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是其特点。
延髓型:约占瘫痪型的10%。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瘫痪而死亡。
脑型:约占瘫痪型的5%。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剧烈头痛、呕吐、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混合型:同时存在脊髓型和延髓型的表现,或同时存在脊髓型和脑型的表现。
三、特殊人群
1.孕妇
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
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
如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
2.儿童
儿童是脊髓灰质炎的主要发病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儿童应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免疫功能低下者
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感染后容易发展为瘫痪型。
这些人群应避免接触感染者,注意个人卫生。
如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四、就医推荐
1.儿科: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儿科疾病,应到儿科就诊。
2.感染科:如果医院没有儿科,可以到感染科就诊。
3.神经内科:如果患者出现了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五、治疗建议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给予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饮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肌麻痹,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机械通气。
2.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发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疼痛时可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利巴韦林等。
免疫调节剂:可使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康复治疗:
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针灸、康复训练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康复治疗应长期进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温馨提示
1.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应重视儿童的预防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2.如发现孩子有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