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是什么病
外阴癌是发生于女性外阴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外阴鳞状细胞癌常见。病因包括HPV感染、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免疫抑制、吸烟等。症状有外阴肿物、瘙痒、溃疡及排尿排便异常。诊断依靠妇科检查、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生存率较高。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有生育需求、肥胖及有外阴疾病病史者,治疗及护理各有注意事项。
一、外阴癌的定义
外阴癌是指发生于女性外阴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其中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外阴癌的90%。
二、外阴癌的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与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部分外阴癌患者可检测到HPV的存在。
2.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如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等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外阴癌。
3.免疫抑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外阴癌发病风险。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增加外阴癌发生风险,长期吸烟人群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三、外阴癌的症状
1.外阴肿物:常表现为外阴局部出现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状肿物,可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规则。
2.外阴瘙痒:多为持续性,常规治疗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搔抓后可导致皮肤破损,进一步加重症状。
3.外阴溃疡:经久不愈的溃疡,伴有渗出、出血等,可能是外阴癌的表现。
4.排尿、排便异常:当肿瘤侵犯尿道、直肠等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便血、便秘等症状。
四、外阴癌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部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同时触诊腹股沟等区域淋巴结,了解有无肿大。
2.病理活检: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等。
3.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五、外阴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外阴局部广泛切除术、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
2.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3.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常用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可与放疗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六、外阴癌的预后
外阴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早期患者通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七、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并发症。
2.年轻患者:尤其是有生育需求者,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如病变局限,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生育时机。
3.肥胖患者:肥胖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如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术前应适当控制体重,术后加强伤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4.有外阴疾病病史者:如长期患有外阴瘙痒、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