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一般治疗上,要调整饮食,规律进食,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腌制熏制食物,增加蔬果摄入;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对因治疗中,Hp感染需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抗生素根除,胆汁反流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针对消化不良、腹痛、贫血等症状用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儿童青少年谨慎用药并注重营养均衡与心理状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优先非药物治疗,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控制基础疾病。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易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有助于胃黏膜修复。例如,西兰花含有的萝卜硫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同时,应避免食用腌制、熏制食品,此类食物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2.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胃黏膜血管,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不利于炎症修复;酒精则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及免疫系统,间接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修复与防御功能。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但要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二、对因治疗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若检测发现患者存在Hp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根除Hp可有效改善胃黏膜炎症,部分患者萎缩、肠化生甚至可逆转。研究表明,成功根除Hp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展进程得到延缓。
2.胆汁反流: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如多潘立酮;还可使用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它能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损伤。
三、对症治疗
1.消化不良症状:若患者出现上腹胀、早饱等症状,可使用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帮助消化,改善症状。对于腹痛明显者,可根据疼痛性质,酌情使用抗酸药或抑酸药,如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
2.贫血:对于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则需补充铁剂。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例如,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老年人骨折、感染等风险,故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同时,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调整更需循序渐进,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
2.儿童与青少年:儿童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谨慎。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慢性疾病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家长需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特别谨慎,许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如需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措施。若必须用药,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可能影响降压药、降糖药的吸收,需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血压、血糖稳定,有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