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怎么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多样。保守治疗包括减少致痛活动、休息,物理治疗(初期冰敷、缓解后热敷,专业按摩,拉伸与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但有胃肠道副作用,外用药物副作用较小),佩戴支具或护肘;注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注射(能快速止痛但有并发症且特殊人群需监测指标)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效果持久但费用高、技术要求高);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612个月无效且症状严重者,有开放式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但视野清晰)和关节镜手术(微创、恢复快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康复训练强度和频率应降低,关注药物副作用,儿童青少年优先保守治疗、谨慎用药,孕妇避免口服药,优先安全物理治疗,外用药物需咨询医生。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活动调整:减少或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如过度使用腕部和肘部的重复性动作,这对于从事需要频繁屈伸腕关节工作的人群尤为重要,例如木工、网球运动员等。休息能使受损的肌腱有机会愈合。
2.物理治疗
冰敷:在疼痛发作初期,每天数次冰敷,每次1520分钟,可减轻炎症和肿胀。冰敷时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
热敷:疼痛缓解后,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可用热毛巾或热敷袋,温度以能耐受为宜。
按摩:专业的按摩师通过手法按摩,能放松肘部周围紧张的肌肉,缓解疼痛。按摩力度需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拉伸与康复训练:进行前臂伸肌的拉伸练习,如伸直手臂,用另一只手将患侧手腕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随着症状改善,可进行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如使用握力器等,但要循序渐进。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需慎用。
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抗炎止痛作用,相对口服药副作用较小。
4.支具或护具:佩戴肘部支具或护肘,可改变肌腱受力,减轻肱骨外上髁处的压力,缓解疼痛,尤其适用于需继续从事相关活动的人群。
二、注射治疗
1.糖皮质激素注射:将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混合后注射到肱骨外上髁炎症部位,能迅速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多次注射可能导致肌腱退变等并发症,一般不建议频繁使用,且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
2.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PRP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修复。其效果相对持久,但费用较高,且注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保守治疗612个月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开放式手术:通过切开皮肤和组织,对受损的肌腱进行修复、松解等操作,手术视野清晰,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时间较长。
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插入关节镜器械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高。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较慢。在保守治疗时,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要适当降低,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新的损伤。药物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2.儿童与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骨骼和肌肉尚在发育阶段,应尽量避免过度使用肘部的活动,降低发病风险。若不幸患病,治疗时优先选择保守治疗,且药物使用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任何药物都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孕妇患肱骨外上髁炎时,应避免使用口服药物,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如冰敷、热敷、按摩(手法要轻柔)等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外用药物,应咨询医生,确认药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后方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