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有关。其症状在早期通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预防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感染、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一、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实质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
二、病因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炎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2.肝硬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硬化等,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风险。
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是肝癌的强致癌物。
4.饮用水污染:某些地区的饮用水中含有过量的砷,可能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5.吸烟、饮酒:长期吸烟、饮酒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6.遗传因素:某些肝癌家族中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家族性肝癌综合征。
三、症状
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在早期通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以下症状:
1.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
2.乏力、消瘦:常为肝癌的首发症状,与肿瘤消耗、肝功能减退有关。
3.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是肝癌常见的消化道症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可达39℃以上,呈不规则热型,多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
5.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发黄。
6.肝脾肿大: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压痛。脾脏也可肿大。
7.腹水:晚期肝癌可出现腹水,多为血性腹水。
四、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AFP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肝脏超声检查:可发现直径2cm以上的肝癌。
3.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肝癌的定位、定性诊断。
4.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五、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肝功能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1.手术治疗:是肝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2.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等。
3.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介入治疗的患者。
4.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顺铂、阿霉素等。
5.靶向治疗: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
6.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等。
六、预防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2.避免感染:避免接触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注意饮食卫生。
3.戒烟限酒:减少吸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
4.定期体检: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AFP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七、注意事项
1.原发性肝癌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2.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饮酒和吸烟。
3.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4.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预防肝癌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应注意避免感染、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