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手术后注意事项
腱鞘炎术后护理需多方面注意: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患肢先适当制动,后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功能锻炼;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疼痛明显及时告知医生,按医嘱合理镇痛,可辅助冷敷;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关注伤口、锻炼轻柔,注重易消化饮食;儿童做好监督安抚,选合适锻炼方式;孕妇谨慎用药,侧重物理康复;有基础疾病患者严格控制病情,告知医生病史及用药,保障安全。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应确保伤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沾水,以防细菌滋生引发感染。通常医生会用敷料覆盖伤口,患者需注意不要随意揭开。若不慎被水浸湿,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新的无菌敷料。
2.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现象。轻微的渗血在术后初期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渗血量较多且持续不停止,或者伤口出现明显红肿、发热及脓性分泌物,这可能提示伤口存在感染或愈合不良,需立即就医。
二、患肢制动与功能锻炼
1.适当制动:手术后,患肢通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制动,以利于伤口愈合和肌腱修复。一般会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自行拆除或随意活动患肢,防止影响肌腱愈合,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2.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当伤口初步愈合后,应逐渐开始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早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如握拳、放松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如手腕的屈伸、手指的伸展等,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肌腱再次损伤。功能锻炼对于恢复患肢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应长期坚持。
三、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蛋白质可从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中获取;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橙子、菠菜等,可适当多吃。
2.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身体内热,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可能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加重肿胀和疼痛。同时,应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过程。
四、疼痛管理
1.观察疼痛程度:术后伤口疼痛是常见现象,但患者需留意疼痛的程度和变化。如果疼痛在可忍受范围内,一般随着伤口恢复会逐渐减轻。若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合理镇痛: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此外,还可通过冷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在术后初期,适当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伤口愈合速度较慢。因此,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要更加密切关注伤口情况,防止感染。同时,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动作要更加缓慢、轻柔,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轻胃肠道负担。
2.儿童:儿童天性好动,难以长时间保持患肢制动。家长需做好监督和安抚工作,确保孩子遵循医生的要求。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强迫孩子,导致其对康复训练产生抵触情绪。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受压、发红等情况,及时调整,防止皮肤损伤。
3.孕妇:孕妇在腱鞘炎手术后,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伤口护理和康复过程中,尽量选择物理方法缓解疼痛和促进恢复。饮食上,除了保证自身恢复所需营养外,还要考虑胎儿发育的营养需求,确保营养全面均衡。
4.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更为复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术后要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与术后用药产生相互作用,需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