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坐骨神经损伤会引发多方面症状及不同人群需注意事项。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膝关节及以下肌群受累致踝关节及足趾动作受限、步态异常等,且不同损伤部位影响有别;感觉障碍,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出现麻木刺痛等异常;反射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位损伤时膝反射也可能受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出现营养改变及出汗异常。不同人群方面,儿童恢复潜力大但需密切观察与合适治疗,老人恢复慢且要综合考虑基础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控血糖,女性生理期应调整训练,各类人群日常都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预防损伤及促进康复。

一、运动障碍

1.膝关节及以下肌群受累:坐骨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膝关节及以下的肌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比如小腿后侧、足部的肌肉力量减弱,常见表现为踝关节背屈、跖屈以及足趾的屈伸动作受限。在病情较重时,患者可能无法完成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出现垂足、步态异常等情况。这是因为坐骨神经负责传递支配这些肌肉的运动指令,损伤后神经冲动传导受阻,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而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

2.不同损伤部位影响有别:若损伤位于坐骨神经高位,如在臀部以上,不仅小腿和足部肌肉受累,大腿后侧的肌群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膝关节屈曲无力。而损伤部位越低,对大腿后侧肌群的影响越小,主要以小腿和足部肌肉运动障碍为主。这是由于神经分支的分布特点决定的,高位损伤影响的神经分支更多,所涉及的肌肉范围更广。

二、感觉障碍

1.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坐骨神经损伤后,其感觉支配区域,即小腿后侧、足背外侧以及足底的皮肤,会出现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患者可能对触摸、针刺、温度变化等刺激反应迟钝,无法准确感知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性质。比如,患者可能在洗脚时不能准确判断水温,容易造成烫伤。这是因为感觉神经纤维受损,无法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

2.感觉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蚁走感等。这些异常感觉通常在损伤后的恢复阶段较为常见,是由于神经在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或神经传导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所致。

三、反射异常

1.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是由坐骨神经的分支支配完成的,当坐骨神经损伤时,跟腱反射会出现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用叩诊锤轻敲跟腱,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小腿三头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而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这种反射会明显减弱甚至无法引出。这是判断坐骨神经损伤的重要体征之一,因为反射弧的完整性依赖于神经的正常传导,坐骨神经损伤破坏了反射弧的完整性,导致反射异常。

2.膝反射可能受影响:若坐骨神经损伤部位较高,影响到了支配大腿后侧肌群的分支,可能会间接影响到膝反射。膝反射虽然主要由股神经支配,但大腿后侧肌群在膝关节的运动和反射调节中也有一定作用。当坐骨神经高位损伤时,大腿后侧肌群功能异常,可能会使膝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反射减弱等。

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皮肤营养改变:坐骨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域的皮肤会出现营养性改变。皮肤可能变得干燥、粗糙,失去正常的光泽,毛发脱落,指甲变脆、变形。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导致皮肤的新陈代谢出现异常。

2.出汗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出汗异常的情况,损伤区域皮肤可能出汗增多或减少。出汗是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坐骨神经中的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后,对汗腺的调节功能失衡,从而出现出汗异常的表现。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坐骨神经损伤后恢复的潜力相对较大,但也更需要密切观察和早期干预。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治疗或训练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坐骨神经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都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本身存在神经病变的风险,坐骨神经损伤后更易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加重的情况,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身体较为虚弱,可能会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此时应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注意休息和保暖。在日常生活中,各类人群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度,有助于预防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也有利于损伤后的康复。

了解疾病
烫伤
烫伤一般指由蒸汽、热液导致的组织损害,通常认为与热力有关的伤害均属于烧伤范畴。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