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护理要点
股骨干骨折护理涵盖多方面:病情观察需密切留意生命体征及患肢状况;体位护理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并抬高;疼痛护理从心理支持、物理方法及疼痛评估着手;牵引护理要保持有效牵引并观察牵引部位;康复护理分早中后三期进行针对性锻炼;饮食护理早期清淡易消化,中后期增加营养;并发症护理针对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预防。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基础疾病者护理各有要点,需特别关注。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股骨干骨折可能因创伤刺激、出血等原因,引发生命体征波动。例如,大量出血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若出现体温异常升高,需警惕感染可能。
2.患肢观察: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及温度。肿胀严重可能提示局部出血或静脉回流受阻;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可能是血管损伤影响血液循环。还要留意肢端感觉及运动功能,若出现感觉麻木、运动障碍,可能损伤神经。
二、体位护理
1.合适卧位:患者宜取平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患肢下方垫软枕,使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避免压迫:注意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石膏或牵引装置固定时,防止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压疮等并发症。
三、疼痛护理
1.心理支持:与患者沟通,缓解其因骨折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加重疼痛感受。
2.物理方法:早期可对患肢进行冷敷,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受伤48小时后,根据情况可进行热敷,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疼痛评估: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若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四、牵引护理
1.保持有效牵引:确保牵引装置正确连接,牵引绳无扭曲、受压,牵引重量符合医嘱要求。牵引重量不足可能影响骨折复位,过重则可能导致过度牵引,损伤周围组织。
2.观察牵引部位:观察皮肤牵引处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等,防止皮肤受损;骨牵引时要注意针孔处有无渗血、渗液,保持针孔清洁干燥,按要求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五、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骨折初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每组2030次,每天34组。
2.中期康复:在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后,可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3.后期康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负重锻炼,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和功能。
六、饮食护理
1.早期饮食:骨折早期,患者因创伤应激,胃肠功能可能受影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
2.中后期饮食:随着病情恢复,可增加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
七、并发症护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换药等操作。若患者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热痛、渗液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肢体活动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
3.预防压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协助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在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贴等,预防压疮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股骨干骨折后护理更需谨慎。在病情观察时,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及护理人员要更加仔细观察患儿肢体活动、哭闹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康复锻炼方面,要根据儿童特点制定有趣、易接受的锻炼方式,如通过游戏鼓励其进行肢体活动。同时,儿童皮肤娇嫩,在牵引或固定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饮食上除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易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要鼓励其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增加饮水量,预防相关并发症。康复锻炼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运动强度和幅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3.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同时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在康复锻炼时,要根据基础疾病病情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