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小球,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受损。
在病理表现上,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电镜下能清晰看到基底膜上皮侧存在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则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呈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膜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3.5克)、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肾病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