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怎么回事
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心脏手术中使用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人工心肺机的处理和氧合后再输回体内,以维持全身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氧供。
1.体外循环的原理
体外循环是利用人工心肺机来代替心肺的功能,将血液从心脏引出,经过氧合器(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再输回心脏,以维持全身器官的血液循环和氧供。体外循环的主要设备包括人工心肺机、氧合器、离心泵、贮血器等。
2.体外循环的过程
在室间隔缺损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过程如下:
建立体外循环:通过插入导管和插管,将血液从静脉引出,经过离心泵的驱动,进入氧合器进行氧合,再输回动脉系统。
心脏停搏: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心脏会逐渐停止跳动,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医生可以进行室间隔缺损的修复或其他相关手术。
恢复心脏功能:手术完成后,逐渐停止体外循环,让心脏重新恢复跳动。
3.体外循环的风险和并发症
体外循环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4.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肾功能、血气分析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5.注意事项
体外循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
体外循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液凝固,但过度抗凝可能导致出血,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体外循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
患者在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恢复。
总之,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修复心脏缺损,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应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