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癔症是什么病
癔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多见于年轻女性,由心理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临床表现
1.分离性障碍
(1)情感爆发:患者在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哭喊、吵闹、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等,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
(2)意识障碍:患者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有时肢体强直、抽搐,发作可持续数小时,发作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3)遗忘:患者对某一阶段的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为遗忘。
(4)漫游:患者突然离家出走,到处游荡,数日不归,对自己的住处和经历不能回忆。
(5)木僵:患者不语、不动、不食,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可维持数日至数周,有时可突然恢复正常。
2.转换性障碍
(1)运动障碍:可出现肢体瘫痪、抽搐、震颤、舞蹈样动作等。
(2)感觉障碍:可出现感觉缺失、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等。
(3)抽搐:可出现痉挛发作、抽搐、肌肉强直等。
二、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起病诱因、症状特点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
3.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评量表、心理访谈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4.实验室检查:如脑电图、头颅MRI等,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三、治疗
1.心理治疗
(1)暗示疗法: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对患者进行暗示,使其症状减轻或消失。
(2)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分析病因,认识疾病的性质,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
(3)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
2.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2)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
1.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避免对患者进行过度的暗示和强化,以免加重病情。
3.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4.对于儿童患者,治疗应更加谨慎,避免使用过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
总之,癔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家属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