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主要表现为鼻部、咽部、喉部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头痛等,部分患者还伴有消化道症状,病程一般为5~7天,可自愈,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
1.鼻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等,多在感染后7~10天逐渐缓解。
2.咽部症状:咽干、咽痒、咽痛等,有时咽痛可放射至耳部。
3.喉部症状:咳嗽、声音嘶哑等。
4.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体温一般不超过39℃,儿童或年老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甚至惊厥。
6.病程:一般为5~7天,可自愈。但部分患者可因炎症向下蔓延,引起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需注意:
1.儿童: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且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变化,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并注意保持儿童的水分摄入。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感染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因此,老年人在感染后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3.孕妇:孕妇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方法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4.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对症治疗:发热、头痛等症状明显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咳嗽、咳痰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如氨溴索、溴己新等。
3.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4.抗菌药物治疗: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