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的症状及危害
结肠息肉的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脱垂和肠道刺激症状,危害主要有易恶变、引发肠套叠和导致脱垂,检查方法有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X线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主要是定期体检、调整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增加运动。
一、症状
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息肉出血量较少,若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与息肉体积大位置低的直肠息肉相接触,可使血管破损,若排便时用力过大,血管压力增高,就可使息肉创面受损而引起出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二、危害
1.易恶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恶变的几率极高!
2.肠套叠:有时较大息肉还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3.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三、检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及早发现肛管、直肠疾病意义重大。
2.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观察到肠道内的息肉数量、大小、形态、色泽等情况,并可以进行活检和切除治疗。
3.钡剂灌肠X线检查: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息肉。
4.其他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作为辅助检查方法,用于监测息肉的治疗效果和排查其他潜在的疾病。
四、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较小、无明显症状的息肉,通常采用观察等待的方法。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监测息肉的生长情况。
2.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是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包括电切、圈套切除、黏膜切除术等。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大多数息肉都可以有效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恶变倾向或内镜下治疗困难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结肠部分切除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等。
五、预防
1.定期体检: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3.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4.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5.增加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形成。
总之,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