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什么是自闭症幼儿的表现
自闭症幼儿主要有以下表现:在社交上,目光对视异常、对他人存在不敏感、缺乏主动社交行为且互动方式异常;语言发展迟缓或异常,存在发育延迟、形式和内容异常的情况;常有重复刻板行为,像动作刻板、兴趣狭窄、坚持固定生活模式;对环境变化敏感,包括对声音、光线及环境微小变化等;此外还可能有智力发展不平衡、情感表达异常的现象,若幼儿出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干预很关键,家长要给予关爱并营造稳定环境,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更要密切关注幼儿发育。
一、社交障碍
1.目光对视异常:幼儿在与他人互动时,较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即使对视时间也短暂,常表现为目光游离。例如,在面对面交流时,正常幼儿可能会频繁与说话者有眼神交汇,而自闭症幼儿可能更多地看向别处。
2.对他人存在不敏感:不关注他人的存在或行为,当家人或他人呼唤其名字时,往往没有回应,就像没听到一样。如在集体活动中,其他孩子对老师的指令有反应,而自闭症幼儿可能自顾自玩耍,不理会外界。
3.缺乏主动社交行为:通常不会主动发起社交互动,比如不会主动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一起游戏,很少主动寻求他人帮助或参与集体活动。即使有其他孩子邀请一起玩,也可能表现冷漠或拒绝。
4.社交互动方式异常:不懂得正常的社交规则和技巧,在与他人互动时,行为模式较为刻板。比如在与小朋友交流时,可能会重复说同一句话,或者对他人的回应不符合正常交流逻辑。
二、语言发展迟缓或异常
1.语言发育延迟:许多自闭症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可能到了23岁还没有开口说话,或者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单词,而正常幼儿此时可能已经能够表达简单的句子。
2.语言形式异常:存在仿说现象,即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可能是立即仿说,也可能是延迟仿说。比如他人问“你吃饭了吗”,自闭症幼儿可能也重复“你吃饭了吗”。此外,语言语调可能比较单一,缺乏正常的抑扬顿挫。
3.语言内容异常:语言表达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如问“你喜欢什么颜色”,可能回答与颜色无关的内容。对一些代词,如“你”“我”“他”的使用也容易混淆。
三、重复刻板行为
1.动作刻板:频繁出现重复性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通常是无目的的,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会不停地拍手,即使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也不停止。
2.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关注旋转的物品、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等。对其他常见的玩具或活动则缺乏兴趣。
3.坚持固定的生活模式: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规活动有强烈的固定要求,如每天走相同的路线、使用固定的餐具、按照特定顺序摆放物品等。一旦这种固定模式被打破,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
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
1.对声音敏感: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或反应异常,如听到吸尘器、警报声等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哭闹,甚至捂住耳朵。而对一些正常的声音可能又表现得没有反应。
2.对光线敏感:对光线的强度、颜色变化等较为敏感,可能不喜欢强光,在光线变化时会出现不适反应,如眯眼、躲避等。
3.对环境微小变化的察觉:能敏锐察觉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如家具位置稍有变动、房间里多了一件物品等,可能会因此感到不安、焦虑,甚至发脾气。
五、其他表现
1.智力发展不平衡:部分自闭症幼儿可能存在智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某些方面可能有较好的能力,如记忆力、机械操作能力等,但在整体的认知、理解和适应能力方面可能存在落后。例如,有些自闭症幼儿可以记住大量数字或路线,但在理解简单的日常指令方面却有困难。
2.情感表达异常:情感表达和理解与正常幼儿不同,可能不善于用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他人的情感表达也较难理解。比如在开心或难过时,表情可能没有明显变化,或者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没有相应的回应。
温馨提示: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上述部分或全部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自闭症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爱,积极配合专业人员进行干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为孩子营造相对稳定、熟悉的环境,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对于有家族自闭症病史的家庭,更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