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多样,上腹部不适表现为疼痛(程度、性质不一且无明显规律,与胃黏膜萎缩等因素有关)和胀满(因胃消化、排空及动力问题所致);消化不良症状有食欲不振(受胃消化酶减少及上腹部不适影响,长期可致特殊人群营养问题)、恶心呕吐(胃黏膜炎症刺激及相关梗阻情况引发,对特殊人群有不同影响);还有嗳气(因胃内气体积聚)、消瘦贫血(长期患病影响营养吸收及维生素B12吸收、慢性失血所致)等症状。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用药需注意相互作用且饮食应易消化;儿童症状表述不清,治疗避免强刺激性药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孕妇症状可能加重,用药谨慎,饮食清淡易消化并适当运动。
一、上腹部不适
1.疼痛: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仅感到轻微隐痛,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钝痛、刺痛或烧灼样痛等。疼痛通常没有明显规律,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发作,也不像胃溃疡常于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疼痛。这可能与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异常以及胃蠕动功能改变等因素相关。例如,当胃黏膜保护屏障受损,胃酸刺激胃壁神经末梢时,就可能引发疼痛。
2.胀满:患者常感觉上腹部有胀满感,仿佛胃部被食物填满,即使进食量不多也会有此感受。这主要是因为胃黏膜萎缩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与排空功能,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进而导致胃胀。此外,胃动力不足也会加重这种胀满症状。
二、消化不良症状
1.食欲不振:许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胃黏膜病变导致胃内的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从而使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另外,上腹部的不适症状如疼痛、胀满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的食欲。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营养问题。比如,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孕妇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2.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在进食后或空腹时会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发生呕吐。胃黏膜的炎症刺激可引起胃部的逆蠕动,导致恶心、呕吐。当胃内潴留过多未消化食物,或伴有幽门梗阻时,呕吐症状可能更为频繁和严重。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对于老年人,频繁呕吐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而对于儿童,可能因呕吐造成心理恐惧,进一步影响进食。
三、其他症状
1.嗳气:患者可频繁出现嗳气症状,即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体外,发出“嗝、嗝”声。这主要是因为胃内气体积聚,可能与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有关。气体通过嗳气排出后,部分患者上腹部胀满感可能会稍有缓解。
2.消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导致患者逐渐消瘦。同时,胃黏膜萎缩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而维生素B1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乏时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此外,胃黏膜长期慢性失血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对于本身就营养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和生长发育需求高的儿童,这种消瘦和贫血的影响更为显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且老年人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相对复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一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可能与治疗胃炎的药物产生相互影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饮食上更应注意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以减轻胃部负担。
2.儿童: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是否不愿进食、反复哭闹(可能与腹部不适有关)等。儿童胃黏膜较为娇嫩,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部不适。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有助于胃部健康。
3.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本身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类似胃炎的症状,若同时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可能会加重。孕妇用药需格外谨慎,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饮食上,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减轻胃部压力。此外,适当运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不适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