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是怎么造成的
自闭症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且有相应预防建议。遗传因素贡献率达70%-90%,同卵双胞胎患病概率高于异卵双胞胎,多个相关基因变异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一些遗传性综合征也会增加发病风险。环境因素涵盖孕期(感染、药物、营养、应激)、出生(早产与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其他(重金属暴露、空气污染)方面。有家族病史家庭备孕应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孕期女性要防感染、遵医嘱用药、保证营养、调节情绪;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家庭需密切关注孩子发育;日常生活要减少儿童接触有害物质及空气污染。
一、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在自闭症病因中占据重要地位。多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遗传因素对自闭症发病的贡献率可达70%-90%。通过对自闭症患者家族的研究发现,其亲属中患自闭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例如,同卵双胞胎中如果一方患有自闭症,另一方患自闭症的概率可达70%-90%,而异卵双胞胎的这一概率仅为10%-20%。
2.目前已发现多个与自闭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传递等过程。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元的迁移和分化,导致大脑神经回路的异常构建,从而引发自闭症的症状。
3.一些遗传性综合征也与自闭症密切相关,如脆性X综合征,约2%-6%的自闭症患者同时患有脆性X综合征,还有结节性硬化症等,这些综合征大多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进而增加了自闭症的发病风险。
二、环境因素
1.孕期因素
感染:孕期母亲感染某些病原体可能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如风疹病毒感染,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自闭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10%-20%。此外,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也可能与自闭症有关。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药物:孕期母亲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丙戊酸盐常用于治疗癫痫和双相情感障碍,孕期使用丙戊酸盐,孩子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可能会升高3-5倍。
营养:孕期母亲营养缺乏,如缺乏叶酸、维生素D等,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研究发现,孕期叶酸缺乏可能使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增加1.5-2倍。而维生素D不仅对骨骼发育重要,对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影响,孕期维生素D缺乏的母亲,其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应激:孕期母亲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等应激情况,如亲人离世、严重自然灾害等,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影响胎儿大脑发育。研究显示,孕期经历严重应激事件的母亲,其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可升高1.2-1.5倍。
2.出生因素
早产与低体重: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患自闭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患自闭症的风险是足月儿的2-3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低体重儿,患自闭症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更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部缺氧,损伤神经系统。有研究表明,经历过严重新生儿窒息的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可升高1.5-2倍。
3.其他环境因素
重金属暴露:环境中的重金属如铅、汞等暴露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产生损害。例如,长期接触高浓度铅的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可能增加1.3-1.6倍。铅可以干扰神经递质的代谢和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影响大脑发育。
空气污染:研究发现,生活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三、温馨提示
1.对于有家族病史的家庭:如果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或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备孕时建议进行遗传咨询。遗传咨询师可以通过家族病史分析,评估后代患自闭症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孕期可进行产前诊断,如羊水穿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异常。
2.孕期女性:孕期要注意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如需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保证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应激,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3.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家庭:这类孩子出生后应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发育评估等。如有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4.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儿童接触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机会,如避免使用含铅的餐具、玩具等。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注意通风换气,减少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