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
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和体征表现多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症状上,疼痛多在上腹部偏右,可放射,性质多样,有明显节律性,还伴有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方面,缓解期无明显体征或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发作期可能出现上腹部局限性压痛,穿孔时有腹膜刺激征,幽门梗阻可见胃型等。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以消化不良症状突出;儿童症状也不典型,易影响生长发育;孕妇治疗需谨慎,避免药物影响胎儿;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偏右,可向背部、肋缘和胸部放射。这是因为十二指肠与周围组织存在神经联系,当溃疡发生时,刺激相关神经引起牵涉痛。不同个体因身体结构差异,疼痛部位可能略有不同,例如体型较瘦长的人,疼痛位置可能相对更偏下。
疼痛性质:常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也可为饥饿样不适感。这与溃疡对十二指肠黏膜及周围组织的刺激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溃疡活动期疼痛程度较重,可为剧痛;而在缓解期,可能表现为饥饿样不适感。
疼痛节律: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疼痛常呈周期性发作,秋冬和冬春之交是好发季节。这是由于空腹时胃酸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引发疼痛;进食后,食物中和胃酸,减少对溃疡的刺激,疼痛缓解。周期性发作可能与季节变化时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改变有关。例如,在寒冷季节,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加,易诱发十二指肠溃疡发作。
2.其他症状:除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至食管引起;嗳气是胃内气体经口腔排出,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消化功能紊乱有关;恶心、呕吐可能是溃疡导致胃肠蠕动功能失调,胃内容物排出受阻所致。这些症状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以某一种症状为主,例如有的患者反酸症状较为突出,而有的患者则恶心、呕吐更为明显。
二、体征表现
1.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或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这是因为在缓解期,溃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对周围组织的刺激较小,所以体征不明显。轻度压痛可能是由于溃疡部位的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不同患者压痛程度可能因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而异。
2.发作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局限性压痛,压痛部位多与溃疡所在位置相关。若溃疡发生穿孔,可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这是由于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急性腹膜炎所致。若出现幽门梗阻,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闻及振水音,这是因为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排空障碍,胃扩张,从而出现相应体征。不同患者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发作期体征表现也有所差异,例如穿孔患者,穿孔大小、时间不同,腹膜刺激征的程度也不同。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症状常不典型,疼痛可能不明显,而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较为突出。这是因为老年人痛觉阈值升高,对疼痛敏感性降低,且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掩盖了溃疡本身的疼痛症状。同时,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对于已确诊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
2.儿童: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症状也不典型,常表现为反复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和性质,腹痛部位可能不固定,容易被误诊为肠痉挛等其他疾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如需用药,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
3.孕妇:孕妇患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孕期生理变化复杂,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能导致精神紧张,影响胎儿发育。在饮食上,应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增加胃肠负担。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若必须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些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可能影响血糖、血压的控制。同时,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和愈合速度。对于此类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医生会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