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系统症状及特殊人群特点。呼吸困难早期呼吸频率加快、费力,后期呼吸节律改变;发绀因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黏膜青紫,受多种因素影响;精神神经症状在急性时可迅速出现错乱、昏迷等,慢性时早期为智力或定向障碍,严重时发展为肺性脑病;循环系统早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后期心肌损害致心律失常、外周血管扩张等;消化和泌尿系统分别表现为胃肠黏膜病变致出血及肾功能不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精神症状突出;儿童呼吸困难表现特殊,对缺氧耐受差;孕妇影响母婴安全;有基础疾病人群风险高,需规范治疗、避免诱因。
一、呼吸困难
1.早期表现:多数患者早期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衰竭患者频率常超过20次/分钟。同时可伴有呼吸费力,主观感觉空气不足,需用力呼吸。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展为呼吸衰竭时,早期在活动后就会感到明显呼吸费力,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会出现。
2.后期表现:病情加重后,呼吸节律会发生改变。如潮式呼吸,即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还有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这种节律改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衰竭。
二、发绀
1.机制: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端等。当毛细血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
2.影响因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相关,但也受皮肤色素、皮肤温度等因素影响。比如在寒冷环境下,外周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即使还原血红蛋白未达到50g/L,也可能出现发绀。同时,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总量减少,即使存在呼吸衰竭导致的缺氧,发绀可能也不明显。
三、精神神经症状
1.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例如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很快陷入昏迷。
2.慢性呼吸衰竭:早期常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逐渐出现精神萎靡、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等睡眠颠倒现象,严重时可发展为肺性脑病,出现昏迷。
四、循环系统症状
1.早期:缺氧早期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通过增加心脏做功来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例如,在高原地区因空气稀薄导致急性缺氧,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表现。
2.后期: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心肌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同时,外周血管扩张,出现皮肤潮红、温暖多汗。二氧化碳潴留还可引起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循环衰竭,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等表现。
五、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1.消化系统:严重呼吸衰竭时,可出现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甚至发生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分泌增加等多种因素导致。临床可见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2.泌尿系统: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这主要是因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肾脏血流灌注,导致肾功能受损。一般随着呼吸衰竭的纠正,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呼吸储备能力下降,一旦发生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例如,可能呼吸困难不明显,但精神症状如嗜睡、淡漠等可能更为突出。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呼吸衰竭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病情。建议家属密切关注老年人日常精神状态、呼吸节律等细微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儿童: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呼吸衰竭时呼吸困难等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如婴幼儿可表现为点头样呼吸、鼻翼扇动等。同时,儿童对缺氧耐受性较差,更易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惊厥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孩子呼吸急促、费力,或出现异常哭闹、精神萎靡等情况,应立即送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一些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呼吸衰竭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如导致胎儿窘迫、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宫内。孕期生理变化使得孕妇呼吸功能储备下降,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孕妇若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保障母婴安全。
4.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等患者,本身肺功能就存在不同程度受损,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这类患者平时应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肺功能。当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咳痰性状改变、发绀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过敏原、有害气体等,预防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