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在不同人群中有多种症状表现及注意事项。症状方面,发热体温不一,可伴畏寒、寒战,儿童发热迅速且波动大,老人表现可能不典型;咳嗽分干咳与湿咳,儿童咳嗽或有特殊声音,老人咳嗽可能引发不适且排痰困难;咳痰性质多样,儿童和老人咳痰能力均较弱;呼吸困难轻者活动后气促,重者安静时也呼吸急促,儿童因气道窄更易出现,老人病情进展快;胸痛多为隐痛、刺痛或钝痛,咳嗽等时加重,儿童表述不准确,老人易与心脏疾病混淆。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家长要密切观察,勿自行用镇咳药,可拍背助排痰;老人常合并基础病,应注意保暖,有症状及时就医;孕妇免疫力低,用药谨慎,先非药物缓解症状,及时就医告知怀孕情况;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且病情重,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场所,有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调整用药。
一、发热
1.表现:下呼吸道感染常可引起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可为低热(体温37.338℃)、中度发热(体温38.139℃),甚至高热(体温39.141℃)或超高热(体温超过41℃)。发热时可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这是因为感染导致体内致热原释放,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为达到新的调定点,通过肌肉收缩等方式产热,从而出现畏寒、寒战症状。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发热可能更为迅速且体温波动较大,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体温易快速上升。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反应性下降,发热表现不典型,有时体温升高不明显,但病情可能较重。
二、咳嗽
1.表现: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可为干咳,即无痰或仅有少量黏液咳出;也可为湿咳,伴有较多痰液咳出。咳嗽程度轻重不同,可为偶尔轻咳,也可呈剧烈频繁咳嗽,影响日常生活与休息。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下呼吸道受病原体侵袭后,气道黏膜受刺激,通过咳嗽来清除气道分泌物及病原体。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咳嗽可能伴有特殊声音,如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可出现典型的鸡鸣样吼声。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减退,剧烈咳嗽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胸痛等不适,且因咳嗽无力,痰液排出相对困难。
三、咳痰
1.表现:痰液性质多样。可为白色黏液痰,多见于病毒感染或感染早期;黄色脓性痰,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时,炎症细胞聚集,其中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多种酶,使痰液性状改变;铁锈色痰,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这是因为红细胞渗出被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液中;粉红色泡沫痰,常与急性左心衰竭导致的肺水肿有关,因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内,与痰液混合形成。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咳痰能力较弱,痰液可能难以咳出,易导致痰液在气道内积聚,加重感染与通气障碍。老年人因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退,排痰能力也相对较差,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咳痰困难可能诱发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四、呼吸困难
1.表现:轻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即日常活动如散步、爬楼梯时,感觉呼吸费力,需要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重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出现呼吸急促、喘息,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可达每分钟20次以上(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同时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这是由于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气道狭窄、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因气道相对狭窄,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且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老年人本身心肺功能储备较差,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五、胸痛
1.表现:多为胸部隐痛、刺痛或钝痛,疼痛部位多与病变部位相关。咳嗽、深呼吸或体位改变时,疼痛可能加剧。这是因为下呼吸道感染累及胸膜,炎症刺激胸膜产生疼痛,当胸廓运动时,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摩擦,导致疼痛加重。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对胸痛的表述可能不准确,可能表现为拒绝触碰胸部或因疼痛而哭闹。老年人胸痛可能被误认为是心脏疾病,因其常合并心血管疾病,需仔细鉴别诊断。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患下呼吸道感染。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如体温过高可能引起惊厥,一旦发现孩子体温超过38.5℃且伴有精神萎靡、抽搐等表现,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咳痰能力弱,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排痰,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避免自行给低龄儿童使用镇咳药,因部分镇咳药可能抑制呼吸,影响痰液排出,加重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下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寒冷刺激可使气道收缩,加重通气障碍。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即使程度较轻,也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性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日常可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孕妇:孕期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若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多饮水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自身免疫力差,下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且易反复。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一旦出现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按照医生建议调整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