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胃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应激状态、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等。
1.应激状态
当人体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时,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败血症、休克等,会引发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胃黏膜的微循环障碍。胃黏膜缺血缺氧,使得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作用增强,进而造成胃黏膜糜烂、溃疡,最终引发急性胃出血。
2.胃溃疡
胃溃疡是导致急性胃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胃溃疡的形成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进行侵蚀,形成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胃壁内的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取决于被侵蚀血管的大小。如果侵蚀到小血管,可能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少量黑便;如果侵蚀到大血管,则会出现大量呕血和柏油样便,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时,肝内血管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门静脉系统与食管胃底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当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时,这些侧支循环会逐渐扩张、迂曲,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粗糙食物的摩擦、剧烈呕吐、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曲张的静脉破裂,引发急性胃出血。
4.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因素(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酒精刺激、严重感染、创伤等。这些因素会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损伤胃黏膜的血管,导致出血。
5.肿瘤
胃部的良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急性胃出血,胃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腺瘤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表面的血管破裂时,可引起出血。而胃癌是引起胃出血的重要恶性肿瘤,癌细胞浸润胃壁,破坏血管,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溃烂,更容易导致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