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等。
1.腹泻
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由炎症导致的肠道黏膜受损引起。病变部位的肠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杯状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黏液润滑肠道,且炎症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肠内容物快速通过,水分吸收不充分,从而出现腹泻。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达3-20次不等,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这是由于炎症致使肠黏膜糜烂、出血,与肠道分泌物混合所致。病情较轻时,腹泻可能每天发作3-4次,粪便中仅有少量黏液;病情严重时,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几乎全为血液和脓液,甚至可能出现失禁情况。此外,夜间腹泻也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2.腹痛
炎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同时肠道平滑肌在炎症刺激下发生痉挛,进一步加重腹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左下腹或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或绞痛。在排便前,肠道蠕动增强,腹痛症状会加剧,排便后疼痛通常会有所缓解,这是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典型特点。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尤其是在病情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反复的腹痛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里急后重
当直肠黏膜发生炎症时,局部感受器持续受到刺激,向大脑传递“便意”信号,使患者频繁产生排便冲动,但每次排便量少,甚至仅排出少量黏液或脓血,便后仍感觉未排净,即“里急”;同时,肛门括约肌因炎症刺激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排便不尽感,即“后重”。这种症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频繁往返厕所不仅影响生活节奏,还可能因肛门周围皮肤反复受到刺激,出现红肿、破溃等情况。
4.全身症状
除肠道局部症状外,溃疡性结肠炎还会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由于肠道炎症持续存在,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加之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长期腹泻、食欲不振等,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贫血,皮肤变得苍白、干燥、无光泽。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可引发关节疼痛、皮疹、口腔溃疡等肠外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眼部炎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都出现,且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轻重不一。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伴有黏液脓血便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大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