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熊猫眼征、脑脊液耳漏或鼻漏、面瘫或听力下降耳聋等。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颅内感染、给予止痛镇静药物、使用抗生素等为主。患者需注意保持头部清洁,避免擤鼻、挖耳等,饮食宜清淡,按医嘱治疗和随访。
1.颅前窝骨折
常累及眶顶和筛骨,引起鼻出血、眶周广泛淤血(熊猫眼征)以及球结膜下淤血等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嗅觉障碍或视力减退等症状。
2.颅中窝骨折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会导致耳出血、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损伤(同侧面瘫)、听神经损伤(听力下降或耳聋)等症状。如果累及蝶骨,可能出现鼻出血或脑脊液鼻漏。
3.颅后窝骨折
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下方,可导致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咽后壁黏膜淤血。若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出现枕下部肿胀、皮下淤血。
需要注意的是,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可能因骨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对于怀疑有颅底骨折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颅内感染。
给予适当的止痛和镇静药物,缓解疼痛和焦虑。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需要保持头部高位,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颅底骨折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用力擤鼻、挖耳等,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保持头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或鼻腔。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定期复查头颅CT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颅底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头部损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和护理,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