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引起的胆囊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95%的病人合并胆囊结石,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其病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治疗肠道蛔虫病、定期体检等。
一、病因
1.胆囊管梗阻: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原因可导致胆囊管梗阻,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炎症。
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或经血液循环、淋巴途径入侵胆囊。
3.其他因素:胆囊缺血、胰液反流、创伤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二、症状
1.腹痛: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2.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3.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少数可高达40℃以上。
4.黄疸: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多为轻度黄疸。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肝功能检查可显示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检查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等炎症表现,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痉止痛,利胆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
五、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等。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
3.及时治疗肠道蛔虫病。
4.定期体检,发现胆囊疾病及时治疗。
总之,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