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大部切除术后或其他因素导致胆汁和其他肠液混合,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反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口苦等。胃镜检查和胃食管pH监测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规律、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其他胃部疾病等。
1.病因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幽门括约肌是控制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结构,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和其他肠液容易反流进入胃内。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容易导致胆汁反流。
其他因素: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某些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吗啡等)等也可能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2.症状
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餐后出现,可表现为烧灼感、胀痛、钝痛等。
上腹部烧灼感:常伴有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症状: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口苦等。
3.诊断
胃镜检查:是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胃食管pH监测:可了解胃酸反流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可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4.治疗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避免餐后立即平卧。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多潘立酮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戒酒。
总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